在“美”与“文”之间:“重思中国现代美学”学术研讨会在重庆大学举行

2024-10-29 13:10:02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东西跨文化激荡中,经一些敏感的时代心灵的中介,作为知识与思想的“美学”在中国学术话语中落地生根。美学,深刻地嵌入了20世纪中国学术思想与文艺发展的脉动之中,形成了独特的问题意识、理论形态和话语脉络。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几代学人不懈努力下,关于中国现代美学的研究已经取得丰硕成果和突出成就。而历史社会的变迁、理论方法的更新以及现实问题的催迫,也推动中国现代美学研究领域涌现新的问题与挑战,亟待系统深入探讨。

10月26至27日,由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博雅学院联合中国文艺理论学会青年分会、中华美学学会审美文化专委会主办的“重思中国现代美学”学术研讨会在重庆大学成功举行。此次会议吸引了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四川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厦门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东南大学、中央民族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全国二十九所高校和研究所的五十多位专家学者及青年学生,共同探讨中国现代美学的发展历程与未来方向。

会议开幕式由重庆大学中文系主任金浪教授主持,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李广益教授致欢迎词,他介绍了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博雅学院的发展历程和以问题为导向的集群建设,并对与会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了热烈欢迎。中国文艺理论学会青年分会会长王峰教授和中华美学学会审美文化专委会秘书长陈雪虎教授分别作了致辞。王峰教授指出中国现代美学研究应积极回应人工智能技术与后人类文化,陈雪虎教授则从审美文化研究出发,强调中国自主的理论话语建设道路及文化批判的思想意义。两位教授的致辞通过对中国现代美学研究历史与现实问题的回顾,寄托了对本次研讨会的期待。

开幕式后,在重庆大学方维规教授主持下,四川大学张法教授、北京语言大学王一川教授分别作了主旨演讲。张法教授以西方美术与世界(包括中国在内的)各文化的互动演进为例,指出西方艺术除了在其内部系统演进之外,也有意识地走向一种世界体系,他强调,中国现代美学及艺术也应当在世界体系中展开反思和演进,才能让中国之美更好地进入世界。王一川教授以中国现代美学的三位代表人物王国维、朱光潜和宗白华为例,指出他们在积极地援引现代美学的观念考察中国古代思想时,都不约而同地在“美”与“文”之间游移,最终或明确或潜在地在美学论述中透露出了以“文”“文心”为代表的中国美学传统,而这也恰恰说明了“文”才是中国美学的始基与中心。两位教授的主旨发言内容丰富、观点深刻,为研讨会的深入讨论奠定了深刻基调。

随后,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与会学者围绕多项议题展开了热烈研讨。

第一场研讨中,北京师范大学陈雪虎教授、上海师范大学朱军教授、首都师范大学李雷教授、重庆大学金浪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吴键副教授、重庆大学崔文骏讲师,分别围绕早期现代文学的发生路径、浪漫主义的“中国事件”、“气韵生动”与“感情移入”、“孔颜乐处”的重新发明、“艺术”观念的古今学术转型、美学对文学传统的检查与重释等问题,对中国现代美学古今转型中的重要概念和范畴进行了再审思,探讨了美学在中国传统思想的现代转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也为中国现代美学中涉及的古今中西之辨打开了新的问题空间。

第二、三场研讨中,杭州师范大学冯雪峰副教授、上海师范大学潘黎勇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李嘉华讲师、北京师范大学李嘉华讲师、重庆大学张振讲师、首都师范大学陈雨泓博士后以及北京师范大学两位博士研究生冯浩然和仲浩文聚焦于中国现代美学发生期的两位重要代表人物王国维及蔡元培,从社会史、政治史、思想史、观念史入手,将他们理论建构的问题意识回落到其具体的个人遭遇和时代语境,深入分析了“意境说”“古雅说”“以美育代宗教”等重要美学思想的理论话语资源及其现实关切,展现了中国现代美学发生期的深层开展。

第四、五场研讨中,厦门大学郭勇健教授、杭州师范大学冯学勤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冯庆副教授、东南大学熊海洋讲师、上海社科院周丰助理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唐诗杰、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研究生周晓娣重访了中国美学的“双峰”——朱光潜和宗白华的美学思想,专家讨论中历时和共时兼顾、美学与政治并重、个案研究与整体结合,分别从身体美学、共鸣论、美学史、道德观念等多元视角,打开了两位美学家美学思想的多维面相。

第六场和第八场研讨聚焦于中国现代美学的范畴反思与当代回响。西南大学刘建平教授、中央民族大学杨宁副教授、湘潭大学郝二涛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博士研究生陈月瑶、东北大学博士研究生赵紫亮从艺术史、概念史、叙事学、发生学等理论视阈出发,从中国现代美学的独特经验中总结出其特有的概念范畴,并在反思中展望和探索当代及未来中国美学理论建设的新的可能性;武汉大学朴婕副教授、安庆师范大学江飞教授、湖南大学王健副教授、西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张佳瑞、重庆大学博士研究生李艺在第六场研讨的基础上,围绕“美学大讨论”、语言论美学建构、鲁迅的“国民性”问题、朦胧诗论争及批评、新时期电影美学本体论探讨等美学事件及具体个案,重新思考了中国现代美学与当代美学的延续与断裂,在对美学范畴的历史反思中重新认识当代、思考未来。

第七场和第九场研讨围绕美学与批评及文艺的互动场域展开。华东师范大学汤拥华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黄雨伦和危明星、北京师范大学杨明晨讲师、南开大学王子健讲师、西南交通大学高强讲师和重庆大学博士研究生董秋雨从外部和内部考察美学与文艺创作及文艺批评的互构关系,向外在跨文化、跨学科的比较中展望一种中国风景美学的可能性,向内在文本细读中发现一种以体验、批评、实践为基本形态的中国现代美学,他们的讨论在中国现代美学的外部性和内部性的眺望与回归中,重新定位自身;辽宁师范大学徐大威副教授、西北师范大学芦珊副教授、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李雨轩以及北京师范大学四位博士研究生陈子潇、王嫣慧、姚富耀、薛义重新检视了中国传统中散文、彩陶、戏剧、写生等不同媒介艺术的美学观念,不仅体现了美学与艺术、历史、哲学的深刻理路连结,也具体而微地研讨了中国现代美学的文本实践开展。

此次研讨会既是对中国现代美学研究的一次重要回顾与反思,也是对这一领域涌现的新问题的积极探讨,不仅为学界提供了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也为当前中国现代美学研究与时俱进的开展提供了学术支持。

值得关注的是,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按照重庆大学“双一流”建设总体部署,近年致力于人文学科的跨学科研究,鼓励学者们从不同角度探索学术前沿问题,产生了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学术成果。此次会议的成功举办,也彰显了重庆大学中文系在推动中国现代美学研究和跨学科交流方面的学术特色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