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德莱洗衣机各24小时售后全国客服中心维修电话《今日汇总》WEF报告编译③|健康老龄化:变被动为主动的系统性创新
当前,全球正经历前所未有的人口老龄化浪潮,这一趋势正逐步改变各国的经济与社会结构,可能带来经济增长潜力减弱、社会保障压力增加、不平等加剧等一系列深远影响。针对这些挑战,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s Forum,简称WEF)发布了《长寿经济原则:未来财务韧性的基础》研究报告(Longevity Economy Principles: The Foundation for a Financially Resilient Future),提出六项关键原则,旨在应对老龄化带来的社会经济冲击,增强个人和社会的财务与经济韧性,为全球老龄化问题提供全面解决方案。
澎湃研究所经授权编译此报告,此为第三篇,重点探讨“健康老龄化”相关的两项关键原则:“将健康老龄化作为长寿经济的基础”和“打造老年人友好型社区”,解析如何通过有效的健康管理和预防措施,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减轻对医疗和护理资源的过度依赖。同时,强调以社区为基础,提升老年人在社交与社会参与方面的活跃度,从而构建更具包容性和韧性的老龄社会。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与健康管理已经成为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如何在应对深度老龄化问题的同时,促进健康老龄化并建立健全社会支持体系,显得尤为关键。世界经济论坛《长寿经济六项原则》报告中所提出的“健康老龄化”和“老年人友好型社区”这两项原则及相关案例,对此提供了有价值的政策和行动指南。
阿姆斯特丹“生活实验室”:从被动应对到主动规划深度老龄化
在过去的70年间,全球预期寿命显著延长,从47岁提升至73岁,但健康寿命的增长却未能同步。这一反差带来了深远的挑战:尽管老年人活得更久,许多人却在生命后期面对疾病和身体功能衰退,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还包括身心健康和社会福祉的完整状态。因此,将健康老龄化作为长寿经济的基础,不仅意味着延长寿命,更要提高老年人口的生活质量。在这一背景下,荷兰阿姆斯特丹的“生活实验室”(Living Lab)项目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生活实验室”规划并建立了阿姆斯特海斯(Amstelhuis)社区,拥有120套专为70岁及以上老年人设计的适老公寓。阿姆斯特丹应用科学大学的“城市活力”研究团队深度参与社区运营,致力于帮助居民提升自理能力与生活质量。
这里的每位社区居民都享有个性化的健康管理计划。例如,运动治疗专业的研究人员为居民定期开展跌倒预防课程,帮助他们提升姿态稳定性和信心,从而降低跌倒的风险。营养与饮食专业的研究者则专注于老年人健康饮食的研究,推动可持续食品的使用,改善营养摄入,增强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项目还精心设计了社交空间,并组织丰富的社区活动,促进老年人与家人及邻居的互动,帮助老年人在社交层面保持活力,形成健康老龄化的良性循环。此外,研究团队还为社区引入了科技辅助设备和服务,帮助老年人更加自主地管理日常生活。这种创新模式有效延缓了衰老过程,减少了医疗和护理资源的消耗。
从公共政策角度来看,阿姆斯特丹的“生活实验室”案例为各国提供了有益参考。通过为老年人营造适宜的居住环境、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和社会支持,可以延缓疾病或失能的发生,从而减轻公共医疗系统的压力。此外,健康老龄化不仅提升了老年人口的生产力,也帮助他们继续为社会创造价值,最终促进长寿经济的实现。由此可见,健康老龄化的实现不应局限于医疗系统的投入,还需从社会、社区、住房设计等多方面入手,实现包容、支持的系统性设计,助力老年人更加积极、健康地生活。
预防胜于治疗:印尼老年人健康管理的政策转型
世界经济论坛报告特别强调,健康老龄化的关键在于预防,而非事后干预。随着全球老龄化进程加快,各国医疗体系正承受巨大压力。为应对这一挑战,公共卫生政策亟须从“以治疗为主”转向“以预防为主”。通过早期识别和干预,减少慢性病及衰老相关疾病的发生,不仅能有效减轻医疗系统的负担,还能延缓老年人健康的衰退。
印度尼西亚通过实施社区健康干预措施,展示了这一理念的具体实践。政府通过“Posbindu”(综合健康管理站)和“Posyandu Lansia”(老年人综合服务站)等社区长期护理项目,积极推行早期健康风险干预。依靠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资金支持,以及社区志愿者的参与,印尼实现了对全国约250万老年人的健康管理。老年人可以在社区中心定期接受免费的健康检查和评估,特别是对糖尿病和高血压等慢性病的筛查,从而帮助他们及时发现健康问题,提高生活质量。
同时,印尼政府鼓励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和社交活动,例如晨练和健步走,不仅有助于增强身体素质,还能减少孤独感和抑郁情绪。在营养支持方面,政府提供营养咨询和食品补贴,帮助老年人获得均衡饮食,预防营养不良及相关疾病。
此外,印尼还通过健康教育和宣传,增强老年人的自主健康管理意识。通过积极开展社区讲座、分发宣传资料和提供在线资源等方式,帮助老年人及其家庭了解如何预防疾病并保持健康。这种支持性社会环境有助于形成广泛的社会网络,推动健康老龄化的实现。
印尼的实践表明,以社区为基础的老年人健康干预措施应强调预防、加强社会联系,并通过跨部门合作优化资源配置。这一模式不仅是公共卫生管理的前瞻性转变,还为其他国家主动适应老龄化社会提供了宝贵经验。
从健康维护到社会再融入:日本“老年友好型社区”的多维度启示
随着老龄化加剧,老年人的孤独和社会隔离问题也日益严重。许多人与家庭和社区的联系逐渐弱化,不仅影响心理健康,还可能加剧身体疾病,甚至增加早逝风险。因此,帮助老年人保持社交联系、融入社会,已成为应对老龄化挑战的核心策略之一。
日本长期以来在治理老龄化问题方面采取积极措施,其中“老年友好型社区”项目尤为突出。当前,日本65岁及以上人口已占总人口的近30%。为应对这一趋势,日本自2015年起通过《长期护理保险法》改革,强调社区在老年人基础护理中的关键作用。
在这一框架下,诞生了“Ikoino沙龙”,为老年人提供社交平台。每月一至两次,由当地志愿者组织的低成本聚会在公共空间举行,费用由公共资金补贴。到2017年,85%以上的日本城市都设立了类似的沙龙。调查显示,参与这些社交活动的老年人,长期护理需求降低了50%,痴呆症发病风险下降了三分之一,充分证明了社交活动对老年人健康的积极作用。
除了社交活动,日本的老年友好型社区项目还通过综合性的社区营造理念,加强老年人与家庭、邻里及社会的联系。以福冈市为例,该市的日间照护中心不仅提供康复训练,还组织老年人与托管在中心的儿童互动。同时,日本的“地域综合关怀体系”也提供多元化的服务,包括上门诊疗、护理和日常生活支持,使老年人在熟悉的社区中就能享受高质量的照护,这些举措令很多老年人抑郁症状和孤独感明显减轻,生活满意度得以提升。
从日本的经验可以看出,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对于构建老年人友好型社区至关重要。通过《护理保险法》的实施,日本有效调动社会资源,减轻了家庭护理的负担。地方政府整合资源,建立以老年人需求为核心的服务体系,使他们能够在熟悉的环境中获得及时支持,在社区中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中国健康老龄化:融全球经验于本土化健康管理及社区赋能
中国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老龄化挑战。截至2023年底,中国大陆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96亿,预计到2050年将攀升至4.87亿。这一趋势对医疗与社会保障体系形成了巨大压力,要求政府及相关部门深入规划、积极应对,以确保老年人能够享有充分的福利与健康支持。
虽然世界经济论坛报告提出了“健康老龄化”和“老年友好型社区”的全球性原则,中国的应对策略还需结合本土实际,将国际经验与本国的社会和经济背景相融合。国际成功经验表明,整合资源并提供包括健康教育、疾病预防、心理关怀和长期照护在内的综合服务体系,是提升老年人健康水平的关键。通过建立公平、可及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中国可以在早期预防与干预领域取得显著成效,帮助老年人维持健康、尊严的生活。
在中国,以社区为基础的老年照护体系同样是应对老龄化的重要途径。根据“9073”养老模式,中国90%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7%依靠社区支持,只有3%入住养老机构。这一模式要求政府与社会力量共同推动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确保老年人在“家门口”享受便利的照护服务。通过家庭适老化改造、发展社区老年活动中心和助餐服务,逐步构建起以居家养老为主的多层次服务网络。同时,智能可穿戴设备、智慧健康管理等数字化手段也有助于老年人更便捷地获取医疗服务和日常支持,提升养老服务的科技含量和效率。
此外,中国农村地区的老龄化问题尤为突出。中国在应对农村养老挑战时,还需充分发挥“熟人社会”的互助特性,推动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的建设。通过政策支持和资源整合,确保农村老年人不离乡、不出村也能获得优质的照护服务。与此同时,积极发展“银发经济”,满足老年人多元化的消费需求,推动相关产业蓬勃发展,既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又促进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从而构建更具包容性和持续性的健康老龄化体系。健康老龄化的成功转型,最终将为中国构建更具韧性与可持续性的长寿经济奠定坚实基础。
------
城市因集聚而诞生。
一座城市的公共政策、人居环境、习俗风气塑造了市民生活的底色。
澎湃城市观察,聚焦公共政策,回应公众关切,探讨城市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