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洛克指纹锁售后全国服务电话多少(维修)《2024汇总》沉浸于律动中,《波姬与贝丝》唱响天坛神乐署
10月12日、13日,由北京国际音乐节与开普敦歌剧院、拿督黄纪达基金会联合制作的半舞台版《波姬与贝丝》将在保利剧院上演。10月10日,作为北京国际音乐节的闭幕活动,《波姬与贝丝》的新闻发布会和“超前观影”活动在古色古香的天坛神乐署举办。
格什温的歌剧《波姬与贝丝》是20世纪最负盛名的美国作品之一。原著为海沃德知名小说《波姬》,作曲家乔治·格什温被这部作品所吸引,改编创作出了歌剧《波姬与贝丝》,乔治的弟弟埃拉·格什温则负责了这部作品大部分的唱词。
发布会现场
这部作品的叙事并不复杂,男女主人公都是南卡罗来纳州夏洛特市的底层非洲裔美国人,一个有着身体残疾,一个因身世备受冷眼,两个苦难的人因为一场纠纷相遇,并爱上了对方。然而,他们的爱情刚开始就遇到了重重困难,男主波姬又因为失手伤人被逮捕,留下贝丝紧张慌乱。等到真相大白波姬被释放出狱的时候,贝丝却已经跟随他人远走高飞,寻找自己更想要的生活。波姬不愿接受,心绪依然被贝丝牵动着,他决定去往贝丝所在的地方,再为爱情做一次努力。身边的邻友们也为他送上了祝福。
《波姬与贝丝》以非洲裔美国人社区的真实生活为背景,讲述了底层人民在贫困与信仰之间的艰难挣扎,并描绘了一个触动人心的爱情故事。近一百多年来,《波姬与贝丝》被改编成了不同的版本,成为文化交流的象征在世界各地上演。
来自开普敦歌剧院的主创、主演团队,与开普敦合唱团的数十名艺术家从南非不远万里,与北京的观众见面,本次演出也特邀上海交响乐团联袂进行。
据悉,即将在保利剧院上演的全新制作的半舞台版本,导演充分利用了舞台道具和灯光特效,将大家带回了1920年代美国南卡罗莱纳州的鲇鱼街。逼真的道具,恰如其分地服务着演员们的表演。变换的灯光,告诉观众们谁是这场戏的主角,完美地协助着故事的讲述。而乐队,也成为了表演中的一部分,不同声部跟剧情发生了互动,也跟演员有了交流。
正因为是半舞台版本,对演员的表演也是更大的挑战。演员必须完全沉浸其中,用自己的魅力将观众们带入到演出中。来自南非开普敦歌剧院的演员们,将充分发挥了嗓音、舞蹈、声乐技巧、表演魅力的优势。
10日晚上在天坛神乐署,《波姬与贝丝》给现场观众带来诸多震撼,演员们的歌声极具穿透力。
北京国际音乐节艺术总监邹爽介绍,《波姬与贝丝》的项目已经筹划了一年多,终于将开普敦歌剧院合唱团邀请到中国,“我们将远方的声音带到大家面前,这些声音将击穿一切文化和语言、还有时空的障碍。”
上海交响乐团团长周平介绍,《波姬与贝丝》的项目非常别致,“在排演的期间,我们还举办了一场视觉展,对演员、对剧作进行了照片的视觉展示。演员的表演给我们非常大的冲击。我在台下看了两场演出,深刻体会到什么是能歌善舞的民族,你能够深刻感受到他们的那种律动、那种浸润感,他们是非常有天赋的演员。”
邹爽也介绍,二十七年来,北京国际音乐节致力于将国际水准的歌剧带到中国舞台,今年,北京国际音乐节选择重回经典,与南非开普敦歌剧院、拿督黄纪达基金会联合制作了半舞台版《波姬与贝丝》。
南非开普敦歌剧院是南非最大的专职表演艺术机构,也是非洲大陆上唯一一家持续活跃的歌剧机构,致力于保护南非歌剧文化遗产,并将南非艺术带向全世界。
拿督黄纪达基金会由黄铃玳爵士夫人于2007年创立,与北京国际音乐节有着15年的深厚合作情谊,双方一直致力于搭建中国与世界艺术交流的桥梁,推动了一系列在文化艺术方面的开创性合作,合作项目包括联合制作2010年亨德尔歌剧《塞魅丽》、2012年本杰明·布里顿的《诺亚的洪水》,以及支持2013年萨尔茨堡复活节音乐节与北京国际音乐节联合制作瓦格纳的《帕西法尔》,同时制作了《瓦格纳访谈录》系列专题片。2016年基金会支持了由罗伯特·卡森执导的《仲夏夜之梦》,这是北京国际音乐节与艾克斯普罗旺斯音乐节的联合制作。
为配合《波姬与贝丝》的中国首演,演出期间北京国际音乐节还与拿督黄纪达基金会、上海Fotografiska影像艺术中心共同推出《非凡现实主义》——聚焦中非文化关系的当代非洲影像摄影展作品精选,通过展出多位摄影师在非洲拍摄的人文景象,带领观众走进非洲,多角度展现非洲的风土人情和人文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