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造指纹锁全国各市售后服务点热线维修号码《2024汇总》牛市、情绪与人性:写给新股民
原创 西门忘我 秦朔朋友圈
头图由豆包生成,提示词:手机、手、股票
国庆假期大批开户的新股民,从10月9日起正式入市交易,他们和老股民“合流”,也开始随股市起伏,书写自己的投资故事。
前一日,多家大型券商陆续致信新股民,谈到“莫着急”,要有明确的目标,不要抱着“抢快钱”的心态入市等。
这些“劝告”,显然不如“财富的回响”更能激荡人心:
“节前这一周——中国股票对冲基金历史上最赚的一周”“网络写手股市赚到300万直接停更”“单周大赚36%”“有人一早赚了52万,菜市场大妈和快递小哥都在聊股票”“05后股民,第一次尝到了股市的甜”……
这些报道只是些个案,更多股市相关的消息、解读和策略层出不穷,通过电脑、电视、智能手机等终端席卷而来。
看到这些信息,新股民的内心很难不荡起层层涟漪,乃至热血上头,跃跃欲试。
这之中,跑步入市的00后尤其引人注目。
此前,界面新闻走访了十家券商的财富管理、网络金融和数字金融等各种部门,了解到国庆假期首日的新开户数量甚至超过9月30日,部分券商的开户增幅达到节前的数倍。
在开户数据方面,90后和00后都是近期开户的主要群体,“且00后正在加速入场”。
从一线走访得到的反馈是,近一周的新开户中,近七成为90后和00后,其中95后约30%,00后近25%。
一家证券机构的业务人员对界面新闻透露,近期新开户投资者较以往相比明显年轻化,90后、00后投资参与度逐渐增加,9月23日至9月30日期间,这家证券开户客户中00后成为主力,占比27%,比90后、80后的占比都要高。
在媒体的报道中,我留意到一个关键信息——“年轻一代关心证券公司是否能提供他们习惯的信息获取方式,例如短视频、直播等,而不是依赖传统的投资书籍。”
顺着这个关键信息看,00后等年轻一代惯用的信息获取方式是短视频、直播等,而股市的大量信息也通过短视频、直播等方式快速、密集地流向00后。
值得注意的是,这不只是信息流通的问题,背后还有对心理的冲击。
在《晕眩年代》一书中,作者菲利普·布罗姆援引了一段话:
“科学发现带来人类感性的全面更新。那些在今天使用电报、电话、留声机、火车、自行车、摩托车、汽车、游轮、飞船、飞机、电影院、伟大的报纸(合成世界一天的生活)的人没有认识到,各种通讯方式、交通和信息方式对于人的心理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晕眩年代》聚焦的是20世纪早期的欧洲,更准确地说,是1900年至1914年欧洲的社会变化,但放在时下这个话题中,“各种通讯方式、交通和信息方式对于人的心理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恐怕有过之而无不及。
原因再明显不过,在影响人的心理的层面,“各种通讯方式、交通和信息方式”的速度、力度和广度不断得到增强。
在此基础上,叠加牛市的巨大声量,市场内普遍高涨的情绪,尤其是入市赚钱的强烈欲望,00后嗷嗷叫,也就不难理解了。
事实上,每一波牛市都有大批年轻人争先恐后跑步入场。举个例子,2015年那一波,我和身边不少85后伙伴即是彼时开户、进入股市的。
对于00后入市,自有不同看法。
10月6日,秦圈刊发了一文,作者江南坚定地认为:“这不是一次简单的牛市,它可能是改变90后、00后命运的一次牛市,是他们的第一次人生红利。”
此处的红利,首先是物质红利,即股市上涨推动个人财富增长;其次是制度与认知红利,江南将这部分红利总结为“改革开放再出发”的红利,“是90后00后更应该重视和珍惜的红利”。
另有多位分析人士表达了类似观点,认为“这波牛市,是年轻人第一波逆天改命的时代红利”。
与此同时,一些人将入市的00后直接定义为“新韭菜”,还有一些人则强调00后应该先上场,体验一番。
在知乎,有人写道:“真的让你这样平平淡淡地过一生,守着那几千块工资在家打游戏,自以为赢麻,人生未免失去很多精彩。很多人失败了,思考了,最后站起来后就脱胎换骨了,而股市,是一个成年人接触投资的第一课,也是最温和的一课了。”
在小宇宙,主播天楠直言:“坦率说,我觉得对于大多数年轻人来说,千万不要错过这次行情,重要的不是赚钱,因为年轻人的这点本金,靠这波发财的几率不大。但重要的是在这种激烈的行情中,你有机会了解到自己是一个什么样风格的投资人……”
结合起来看,我也倾向于认为,00后先上场体验,不是奔着赚大钱去,而是试着降低情绪的温度,在股市里认识自己,认识股市中的自己,变得冷静、理性一些。
其中,“认识股市中的自己”堪称重要一环。
以天楠为例,他表示,自己采访过很多经济学家、基金经理和分析师,同时,他也是一家财务工作室的主理人。
但他在节目中坦承:“我从来不是一个好的交易者,更完全不懂所谓的炒股票,我没有任何宏观分析能力,也不懂绝大多数公司的基本面,我不懂任何的技术指标,我只是一个经历了若干轮牛熊的股市幸存者而已。”
看到这段话,我觉得他简直是“世另我”!
简单来说,我深知自己不比其他人聪明或高明,也没有多少洞察、分析能力,所以,我的搞法是“用‘屁股’投资”,在某个时机,选定某家公司或者某个指数基金,很少挪动屁股,耐心等待。
而且,投入的钱只是个人资金中很少一部分,安全边际高,完全不影响生活,也很难影响心态。
必须得承认,这种搞法背后,“不是一个好的交易者”,但可能比较适合我。
相比之下,这种“搞法”并非00后的主流风格,正如一家证券公司观察到的,和老股民相比,00后等新股民个性鲜明,对于市场信息的获取来源更加多样,“赚钱思维更加强烈,操作上快进快出,但风控意识有所欠缺”。
因此,注意风险管理,控制风险,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国庆假期,雪球平台有一个小讨论。
一位网友抛出巴菲特的老师本杰明·格雷厄姆的名句——“牛市是普通投资者亏损的主要原因”,并向雪球创始人方三文提问:“似乎牛市要来了,大家都挺开心的。但其实,有研究表明,牛市是散户亏钱的主要原因。方丈(指方三文),觉得呢?”
方三文回答:“这可能是一个事实,但这并不是牛市的错。”
这场问答也引起段永平的兴趣,他跟帖说:“只是事实的一部分。大部分人是牛市猪市熊市都亏的,反正最后都亏了。”
段永平接着写道:“远离股市是对85%的人来说可能是最好的办法。当然,这是事后诸葛亮的说法,没人会觉得自己是那85%的。”
对于段永平这番话,特别是“远离股市对85%的人来说可能是最好的办法”,或许会有不同的看法,但从股民心理的角度看,“没人会觉得自己是那85%”确定性颇高。
同样在国庆假期,有知有行创始人孟岩写了一篇《牛市亏钱指南》,引起较多关注,九条内容中,前两条分别是:
第一条是,别借钱投资,别加杠杆,“根据我的观察,牛市杠杆越加越高的人很多,能安全卸掉杠杆的人百中无一”;
第二条是,留好足够的生活备用金,“最起码你需要留足一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生活备用金,如果能用保险把生活中的其它风险覆盖掉就更好了”。
你看,雪球小讨论“表明”了股市(包括牛市)赚钱难度之大,而孟岩首先强调的是安全、克制和理性,接着才是“切忌频繁切换”“制定交易计划”“卖出后短期别再回来”等更具体的建议。
或许,这都是00后等新股民需要重点关注、认真对待的地方。
然而,市场的魅惑性在于,不是了解、践行这些建议,就能达到自己的预期。在市场上,相比于外部的变化,股民“内在的危险”可能更具杀伤力。
所谓“内在的危险”,即没有充分认识自己和投资的对象,被自身情绪和固有认知裹挟,轻轻松松花掉自己或家人辛辛苦苦赚来的钱。
更深的“危险”源于,股市赚钱往往需要逆人性,需要做出不那么舒适的、甚至令自己“痛苦”的操作。
孟岩创建过一个基金理财社区,半年吸引了近百万注册用户,但他渐渐发现,社区的产品体验“放大了用户在投资过程中的贪嗔痴”,部分用户亏了很多钱。失望之余,他关闭了这个社区。
贪、嗔、痴,可谓人性基本面,又被股市成倍放大,持续给股民带来考验。
如今,众多00后加速入市,不管是账面上的盈亏,还是认识股市中的自己,抑或应对内在的贪嗔痴,均是不小的挑战——和70后、80后、90后等群体别无二致。
日光之下无新事,历史不会简单地重复,却总是押着相同的韵脚。
无论如何,00后势不可挡地来了。
/// END ///
No.6011 原创首发文章|作者 西门无我
作者简介:前媒体人,现自由撰稿人。
参考资料:秦朔朋友圈,《这或许是90后00后第一次人生红利》;孟岩,《牛市亏钱指南》;雪球花甲老头,《牛市赚快钱,其实和出轨一样,只有0次和无数次》;界面新闻,《Z世代投资者画像初显,国庆假期谁是开户主力?》。
原标题:《牛市、情绪与人性:写给新股民》